MySQL调优总结

前言

数据库调优的几个维度:

  • 建立索引
  • SQL语句优化
  • 服务器参数调优:包括缓冲区、线程数等
  • 分库分表、集群模式

调优目标:

  • 尽可能节省系统资源,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 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调整,以提高用户操作响应的速度。
  • 减少系统的瓶颈,提高MySQL整体性能。

如何定位调优问题:

  • 用户反馈
  • 日志分析
  • 服务器资源监控

调优维度:

  1. 选择合适的DBMS
  2. 优化表设计
    1. 遵循三范式的原则
    2. 多表联查可以考虑反范式化
    3. 表字段的数据类型选择
  3. 优化SQL查询(逻辑)
  4. 使用索引(物理)
  5. 使用缓存
  6. 库级优化
    1. 读写分离
      1. 一主一从
      2. 双主双从
    2. 数据分片:对数据库进行分库分表。

MySQL服务器优化

两个方面:

  1. 硬件优化
  2. MySQL服务的参数优化

硬件调优

  • 配置较大的内存,增加缓冲区容量,减少磁盘IO。
  • 配置高速磁盘系统,减少磁盘IO的时间。
  • 合理分布磁盘IO,将磁盘IO分布在多个设备上,减少竞争。
  • 配置多处理器。

参数调优

通过优化MySQL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MySQL服务器性能。

几个重要的参数: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表和索引的缓存区大小。
  • key_buffer_size:索引缓冲区大小,所有线程共享,值太大也会导致OS频繁换页。
  • table_cache:同时打开的表的个数。
  • query_cache_size:查询缓冲区大小,与query_cache_type配合使用。
  • query_cache_type:0代表所有查询不使用查询缓冲区,1表示所有都使用,当查询语句指定SQL_NO_CACHE则不使用。
  • sort_buffer_size:每个需要进行排序的线程分配的缓冲区大小,增加这个参数的值可以提高ORDER BYGROUP BY操作的速度。
  • join_buffer_size:每个需要联合查询的线程所使用的缓冲区大小。
  • read_buffer_size:每个线程连续扫描时为扫描的每个表分配的缓冲区的大小。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何时将redo log buffer的数据写入redo log file,并将日志文件写入磁盘中。默认为1。
    • 0:redo log buffer每隔一秒将其数据刷入page cache,该模式下事务提交不会触发刷盘操作。
    • 1:每次事务提交都会将将redo log buffer中数据刷入page cache,并立刻刷入磁盘。效率较低也为安全。
    • 2:每次事务提交都会将redo log buffer中数据刷入page cache,由OS同步到磁盘。(每秒一次)
      • mysql进程崩溃不会有数据丢失,当时OS宕机会有数据丢失。
  • innodb_log_buffer_size:InnoDB存储引擎的事务日志缓冲区,为了提升性能,也是先将信息写入 Innodb Log Buffer 中,当满足 innodb_flush_log_trx_commit 参数所设置的相应条件(或者日志缓冲区写满)之后,才会将日志写到文件(或者同步到磁盘)中。
  • max_connections:允许连接到MySQL数据库的最大数量。如果connection_errors_max_connections不为0,并且一直增长,说明不断有连接因为数据库连接数已到最大值而失败,此时考虑增大max_connections的值。
  • back_log:用于控制MySQL监听TCP端口时设置的积压请求栈大小。 连接数达到max_connections,新来的请求将会被存在堆栈中,以等待某一连接释放资源,如果等待连接的数量超过back_log,将会报错。
  • thread_cache_size:线程池缓存线程数量的大小,当客户端断开连接后将当前线程缓存起来, 当在接到新的连接请求时快速响应无需创建新的线程 。这对于短链接的应用程序十分有用。
  • wait_timeout:一个连接的最大连接时间。
  • interactive_timeout:服务器在关闭连接前等待行动的秒数。

优化数据库结构

几个策略:

  1. 拆分表:冷热数据分离
  2. 增加中间表
  3. 增加冗余字段
  4. 优化数据类型
    1. 整数类型优化:使用INT类型。
    2. 避免使用TEXT、BLOB数据类型
    3. 避免使用ENUM类型:Order By效率较低
    4. 使用TIMESTAMP存储时间:存储空间小,4字节
    5. 用DECIMAL代替FLOAT和DOUBLE存储精确浮点数
  5. 优化插入记录的速度
  6. 使用非空约束
  7. 分析表:更新关键字的分布
    1. 分析表过程中,会对表加上一个只读锁。
    2. 统计结果会反映在cardinality的值上,该值统计了某一个键所在列不重复值得个数,cardinality可以通过 SHOW INDEX FROM 表名查看。
  8. 检查表:检查表中是否存在错误。
    1. 检查表过程中,会对表加上一个只读锁。
  9. 优化表:对于变长字段(VARCHAR、BLOB、TEXT等列)进行了更新,优化表可以来整理数据文件得碎片。

索引优化与查询优化

查询性能分析

查看系统性能参数

在MySQL中,可以使用 SHOW STATUS 语句查询一些MySQL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参数 、 执行频率 。

一些常用的性能参数如下:

  • Connections:连接MySQL服务器的次数。
  • Uptime:MySQL服务器的上 线时间。
  • Slow_queries:慢查询的次数。
  • Innodb_rows_read:Select查询返回的行数
  • Innodb_rows_inserted:执行INSERT操作插入的行数
  • Innodb_rows_updated:执行UPDATE操作更新的 行数
  • Innodb_rows_deleted:执行DELETE操作删除的行数
  • Com_select:查询操作的次数。
  • Com_insert:插入操作的次数。对于批量插入的 INSERT 操作,只累加一次。
  • Com_update:更新操作 的次数。
  • Com_delete:删除操作的次数。

统计SQL的查询成本

查上一次查询的代价,是IO和CPU开销的总和,可以作为评价一次查询的执行效率的常用指标。

SHOW STATUS LIKE 'last_query_cost';

定位慢SQL

开启slow_query_log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ON';

修改long_query_time阈值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 = 1;

查询当前系统中有多少条慢查询记录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Slow_queries%';

EXPLAIN

EXPLAIN返回SQL语句的执行计划。

EXPLAIN SELECT select_options
or
DESCRIBE SELECT select_options

查询结果列如下:

  • id:决定每个表的加载和读取顺序。
    • id相同,可以认为是一组,从上往下顺序执行
    • id越大,优先级越高,越先执行
    • 不同id代表单独一趟查询,趟数越少越好
  • table:一趟查询在哪个表中查询
  • select_type:查询类型
    • SIMPLE:简单select查询,不包含子查询或者UNION
    • PRIMARY:嵌套查询最外层的部分
    • SUBQUERY:出现在select或者where后面中的子查询被标记为SUBQUERY
    • DERIVED:在from后面的子查询
    • UNION:将UNION后面的select标记位UNION
    • UNION RESULT:从 UNION表获取结果的select
  • type:数据的访问方法,结果值从好到坏依次为: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fulltext > ref_or_null > index_merge > unique_subquery > index_subquery > range > index > ALL,SQL 性能优化的目标:至少要达到 range 级别,要求是 ref 级别,最好是 const级别。(阿里巴巴 开发手册要求)
    • system:表中只有一行记录
    • const:通过索引一次就找到了
    • eq_ref:唯一性索引扫描
    • ref:使用普通索引或者唯一索引的部分前缀
    • range:只检索给定范围的行,使用一个索引来选择行。
    • index:full index scan,index类型只遍历索引树
    • all:全表扫描
  • possible_keys:可能使用的索引
  • key:实际使用的索引
  • key_len:索引中使用的字节数
  • ref:当使用索引列等值查询时,与索引列进行等值匹配的对象信息,取ref(字段)或const(常量)
  • rows:查询大约所需读取的行数
  • Extra:额外信息
    • Using filesort:无法使用索引完成,只能在内存或磁盘中进行排序。
    • Using temporary:MySQL需要创建一张临时表来处理查询,常见于order by 和 group by。
    • Using index:使用了覆盖索引,效率高,如果同时出现Using where
    • Using index condition:使用了索引下推

optimizer trace

set optimizer_trace="enabled=on",end_markers_in_json=on;
set optimizer_trace_max_mem_size=1000000;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id < 10;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optimizer_trace\G

sys.schema

#1. 查询冗余索引
select * from sys.schema_redundant_indexes;
#2. 查询未使用过的索引
select * from sys.schema_unused_indexes;
#3. 查询索引的使用情况
select index_name,rows_selected,rows_inserted,rows_updated,rows_deleted
from sys.schema_index_statistics where table_schema='dbname' ;


# 1. 查询表的访问量
select table_schema,table_name,sum(io_read_requests+io_write_requests) as io from
sys.schema_table_statistics group by table_schema,table_name order by io desc;
# 2. 查询占用bufferpool较多的表
select object_schema,object_name,allocated,data
from sys.innodb_buffer_stats_by_table order by allocated limit 10;
# 3. 查看表的全表扫描情况
select * from sys.statements_with_full_table_scans where db='dbname';


#1. 监控SQL执行的频率
select db,exec_count,query from sys.statement_analysis
order by exec_count desc;
#2. 监控使用了排序的SQL
select db,exec_count,first_seen,last_seen,query
from sys.statements_with_sorting limit 1;
#3. 监控使用了临时表或者磁盘临时表的SQL
select db,exec_count,tmp_tables,tmp_disk_tables,query
from sys.statement_analysis where tmp_tables>0 or tmp_disk_tables >0
order by (tmp_tables+tmp_disk_tables) desc;


#1. 查看消耗磁盘IO的文件
select file,avg_read,avg_write,avg_read+avg_write as avg_io
from sys.io_global_by_file_by_bytes order by avg_read limit 10;


#1. 行锁阻塞情况
select * from sys.innodb_lock_waits;

SQL优化

SQL优化大方向主要分为以下两块:

  • 物理查询优化:通过索引表连接方式等技术来优化。
  • 逻辑查询优化:通过SQL等价变换提升查询效率。

JOIN语句原理

join本质就是各个表之间数据的循环匹配,MySQL5.5之前,使用嵌套循环方式(Nested Loop Join),在MySQL5.5之后,引入BNLJ算法来优化嵌套执行。

驱动表为主表,被驱动表为从表,小表驱动大表。通过explain关键字查看。

Simple Nested-Loop Join

从驱动表A取出数据,遍历扫描表B,将匹配到的数据放到result中,以此类推,驱动表A,直到所有记录被遍历结束。性能消耗很大。

Index Nested-Loop Join

优化思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内层表数据的匹配次数,所以要求被驱动表上必须有索引才行。通过外层表匹配条件直接与内层表索引进行匹配,减少了和内层表中每条记录去进行比较,这样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

Block Nested-Loop Join

BNLJ引入了Join Buffer缓冲区,将驱动表数据按块缓存在buffer中然后全表扫描被驱动表,被驱动表的每一条记录一次性和buffer中所有记录进行匹配,降低了被驱动表的访问频率。

# 查看block_nested_loop状态,默认开启
show VARIABLES like "%optimizer_switch%";

# 查看join buffer的大小,默认为256KB
show VARIABLES like "%join_buffer%";

hash join

  • MySQL8.0.20开始废弃BNLJ,从MySQL8.0.18开始引入了Hash Join。

  • Hash Join是做大数据集连接时的常用方式,优化器将较小的表利用Join Key在内存中建立哈希表,然后扫描大表并且探测哈希表,找到和哈希表匹配的行。

    • 适用于小表可以完全放在内存中,总成本:访问两个表的成本之和。
    • 表很大无法放入内存时,优化器将它分割成若干不同的分区,不能放入内存的部分写到磁盘的临时段。
    • 能很好的工作于没有索引的大表和并行查询的环境,但是只适用于等值连接

总结

  • 整体效率:INLJ > BNLJ > SNLJ

  • 用小结果集驱动大结果集,本质是:减少外层循环的数据层数

  • 被驱动表的JOIN字段已经创建了索引。

  • JOIN字段的数据类型保证绝对一致。

  • LEFT JOIN 时选择小表为驱动表,INNER JOIN 时MySQL自动选择小表为驱动表。

子查询优化

子查询可以一次完成逻辑上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SQL操作,但是子查询的执行效率不高,原因如下:

  • 执行子查询时,MySQL需要为内层语句的结果建立一张临时表,然后外层语句从该表继续查询,完毕后再撤销临时表,这样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
  • 子查询产生的临时表不存在索引,故查询性能受限。

使用JOIN查询代替子查询,并且可以考虑使用索引优化JOIN查询。

尽量不要使用NOT IN 或者 NOT EXISTS,用LEFT JOIN xxx ON xx WHERE xx IS NULL替代

排序优化

在MySQL中,支持FileSortIndex两种排序方式。

  • Index排序中,索引可以保证有序性,不需要再进行排序。
  • FileSort一般在内存中进行排序,效率较低。

优化策略:

  1. 在ORDER BY子句中使用索引,避免FileSort排序。
  2. 无法使用Index时,需要对FileSort进行调优。
  3. where和order by使用最左前缀原则,且order by的多列同DESC或者ASC顺序

filesort的两种算法:

  • 双路排序:读取行指针和order by列,对它们进行排序,然后扫描已经排序好的数据,再次读取其他所需字段。需要两次磁盘IO。
  • 单路排序:从磁盘读取查询需要的所有列,按照order by列进行排序,然后再输出。
    • 单路排序存在的问题:sort_buffer需要占用较多空间。
    • 优化策略:
        1. 尝试提高sort_buffer_size
        2. 尝试提高max_length_for_sort_data
        3. order by时写清楚所需要的字段,禁止*

group by优化

优化原则:

  • group by使用索引的原则和order by几乎一致。
  • group by先排序再分组,遵循最左前缀原则。
  • where效率高于having,尽量使用where进行数据过滤
  • 包含了group by的查询语句,where过滤后的结果集尽量保持在1000行左右。

优化分页查询

limit 2000000,10时,MySQL获取前2000010条数据,但是只返回后十条记录,其他全部丢弃,查询的代价特别大。

优化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在索引上完成分页操作,最后根据主键回表查询其他列内容。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t,(SELECT id FROM student ORDER BY id LIMIT 2000000,10) a WHERE t.id = a.id;

limit查询转换到指定主键的查询(需要主键自增的要求)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id > 2000000 LIMIT 10;

优先考虑覆盖索引

覆盖索引:一个索引包含了查询所需要的数据,避免了回表操作。

  • 优点
    • 避免了InnoDB的回表操作
    • 可以将随机IO变成顺序IO加快查询效率
  • 缺点:
    • 建立覆盖型的索引可能造成冗余。

字符串添加索引

MySQL支持前缀索引,不指定前缀长度时,索引默认包含整个字符串。

mysql> alter table teacher add index index1(email);

mysql> alter table teacher add index index2(email(6));

前缀索引和整个字符串索引的区别如下:

  1. 使用前缀索引更加节省空间,定义长度时考虑区分度。
  2. 前缀索引不支持覆盖索引,需要综合考虑。

索引下推(ICP)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是MySQL 5.6中引入的新特性。

未使用ICP的工作过程:

  1. storage层将满足index key条件的索引记录对应的整行取出,返回给server层。
  2. 对返回的数据,使用where条件进行过滤。

ICP工作过程:

  1. 将满足index key条件满足的索引记录取出,使用index filter对where条件进行过滤,将满足条件的记录返回给server层。
  2. server层对返回的数据使用table filter条件进行过滤。

成本差别在于:ICP在存储引擎层通过ICP筛选掉不符合条件的数据,减少了回表成本。

使用条件:

  • 只能用于二级索引
  • ICP仅适用于索引列(通常是联合索引)
  • ICP可以用于MyISAM和InnnoDB存储引擎

其他优化策略

  • EXISTS和IN的区分:小表驱动大表原则,A表小用EXISTS,B表小用IN。
  • COUNT(*)、COUNT(column)、COUNT(1)的效率对比
    • COUNT(*)、COUNT(1):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对所有结果进行COUNT。
      • MyISAM只需要\(O(1)\)复杂度,因为每张数据表都有row_count存储行数,一致性由表级锁保证。
      • InnoDB存储引擎采用行级锁+MVCC机制,故需要扫描全表,需要\(O(n)\)复杂度。
    • COUNT(column):尽量采用二级索引,二级索引的空间比聚簇索引小。
  • SELECT(*):禁止使用
    • 无法使用覆盖索引
    • 增加查询分析器解析成本: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将*转换为所有列名。
    • 无用字段增加消耗,例如BLOB等类型会有行溢出额外查询消耗。
  • LIMIT 1:针对全表扫描的情况,确定结果集只有一条,可以使用LIMIT 1优化,如果字段已经存在唯一索引,可以通过索引进行查询,则不需要LIMIT 1进行优化。
  • 使用COMMIT释放资源
    • 回滚段上用于恢复数据的信息
    • 被程序语句获得的锁
    • redo、undo中的buffer空间

数据库设计

主键的设计

自增ID存在的问题:

  • 可靠性不高:存在自增ID回溯问题,MySQL8.0修复
  • 安全性不高:/user/{id}这样的接口会导致恶意请求爬取相应数据。
  • 性能消耗:在服务器端生成
  • 交互多:业务还需要额外执行一次类似last_insert_id()的行数才能知道刚才插入的自增值,需要额外的网络交互。
  • 局部唯一性:自增ID只能在当前数据库实例中唯一,不能保证分布式系统中的唯一性。

UUID

UUID占用36字节,MySQL中UUID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UUID = 时间+UUID版本(16字节)- 时钟序列(4字节)- MAC地址(12字节)
另外加上4个短横线,共36字节

MySQL8.0将时间低位和高位互换位置,构成了有序UUID。同时将UUID改为二进制存储,只需16字节存储。

可以通过uuid_to_bin(@uuid, true)将原来的UUID转换为有序递增UUID。

开源组件

例如美团开发的Leaf分布式ID生成等。

反范式化

  • 为了满足性能目标,性能比规范化更重要。
  • 在表中增加冗余字段,以大量减少从中搜索的时间。
  • 存储空间增加,一个表的字段修改,另一个表的冗余字段也需要同步修改,否则数据不一致。
  • 只有大幅度提高查询效率,才考虑反范式化。
  • 常用于数仓设计,数仓通常用于存储历史数据,增删改的要求不高。

大表优化

限制查询范围

禁止使用不带任何限制数据范围条件的查询语句。

读写分离

  • 一主一从模式
  • 双主双从模式

分表

垂直拆分

当数据量级达到千万级以上时,可以键数据库切分成多块,放到多台数据库服务器中。

  • 垂直分库:将关联的数据表放在同一台数据库中。

  • 垂直分表:将一张数据表拆分成多张数据表,按列划分。

  • 优点:可以使得列数据变小,在查询时减少读取的Block数量,减少IO次数。

  • 缺点:主键会冗余,并且会引起JOIN操作,增加业务复杂度。

水平拆分

  • 尽量控制单表数据量大小,保持在1000万条以内。
  • 水平分表仅是解决单一表数据量过大的问题。
  • 尽量不要对数据分片,拆分会带来逻辑、部署、运维的复杂度。

代理方案

  • 客户端代理:分片逻辑在应用层,封装在JAR中,通过修改或封装JDBC层来实现,例如Sharding-JDBC等。

  • 中间件代理:在应用层和数据层中间加了个代理层,分片逻辑统一维护在中间件中,例如Mycat等。


MySQL调优总结
https://l1n.wang/2022/MySQL/MySQL调优总结笔记/
作者
Lin Wang
发布于
2022年3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