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MySQL的事务与锁机制
事务概念
简单来说,事务就是要保证一组数据库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MySQL中事务支持是在存储引擎层实现的。事务拥有四个重要的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简称为ACID特性,下文将逐一解释。
ACID特性
- 原子性(Atomicity)
- 事务开始后所有操作步骤,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做,不存在只执行一部分的情况。
- 一致性(Consistency)
- 事务执行前后,数据从一个合法性状态变换到另一个合法性状态。
- A、B转账业务,总金额不变。
- 分为数据一致性和约束一致性。
- 事务执行前后,数据从一个合法性状态变换到另一个合法性状态。
- 隔离性(Isolation)
- 在一个事务未执行完毕时,其它事务无法读取该事务的数据。
- MySQL通过锁机制来保证事务的隔离性。
- 持久性(Durability)
- 事务一旦提交,数据将被保存下来,即使发生宕机等故障,数据库也能将数据恢复。
- MySQL使用
redo log
来保证事务的持久性。当通过事务对数据进行修改时,首先会将操作记录到redo log
中,然后对数据库对应行进行修改,这样即使数据库宕机,也能通过redo log
进行恢复。
ACID关系如下图所示:
显式事务
开始事务:
BEGIN;
或
START TRANSACTION;
两者区别:
START TRANSACTION
后面可以跟随几个修饰符:- READ ONLY:标识为只读事务,该事务只能读取数据。
- READ WRITE:标识为读写事务,该事务可以读写数据。
- WITH CONSISTENT SNAPSHOT :启动一致性读。
完成事务:
# 提交事务
COMMIT;
#回滚事务
ROLLBACK;
#将事务回滚到某个保存点。
ROLLBACK TO [SAVEPOINT]
隐式事务
SHOW VARIABLES LIKE 'autocommit';
隐式提交数据的情况:
- 数据定义语言:CREATE、ALTER、DROP
- 隐式修改mysql数据库中的表
- 事务控制(连续两次BEGIN,第一个BEGIN后面的语句会自动提交)或关于锁定的语句
- 加载数据的语句
- MySQL复制的语句
completion_type
set @@completion_type = 1;
该变量有三种取值:
- 0:默认值,当我们执行COMMIT时会提交事务,再执行下一个事务时,还需要使用BEGIN来开启。
- 1:提交事务后,相当于执行了
COMMIT AND CHAIN
,开启链式事务,当我们提交事务后会开启一个相同隔离级别的事务。 - 2:相当于
COMMIT AND RELEASE
,提交事务后,与服务器断开连接。
事务分类
- 扁平事务:最简单的一种,使用BEGIN开启,由COMMIT或ROLLBACK结束。
- 带有保存点的扁平事务:支持回滚到指定保存点的事务。
- 链式事务:一个事务由多个子事务构成,提交前一个事务,触发下一个事务。
- 嵌套事务:由顶层事务控制下面各个层次的事务。
- 分布式事务:分布式系统中的扁平事务。
并发事务问题
脏写
事务A覆盖了事务B未提交的更新数据。
任何隔离级别都可以解决该问题。
丢失更新
丢失更新就是两个事务在并发下同时进行更新,后一个事务的更新覆盖了前一个事务更新的情况。这是一种并发写入的问题。基本情景如下表:
时间 | 事务A | 事务B |
---|---|---|
1 | 开启事务 | 开启事务 |
2 | a = 100 | a = 100 |
3 | / | a -= 10 |
4 | / | commit |
5 | / | / |
6 | a += 20 | / |
7 | commit | / |
脏读
一个事务读取了另一个未提交的事务写的数据,被称为脏读。基本情景如下:
时间 | 事务A | 事务B |
---|---|---|
1 | 开启事务 | 开启事务 |
2 | a = 100 | a = 100 |
3 | / | a = 110 |
4 | a = 110 | / |
5 | / | rollback |
不可重复读
事务A读取一个字段,然后事务B更新了字段,事务A再次读取发现两次值不相等。
时间 | 事务A | 事务B |
---|---|---|
1 | 开启事务 | 开启事务 |
a = 100 | a = 100 | |
3 | / | a = 110 |
4 | a = 110 | commit |
幻读
事务A读取一个字段,然后事务B插入了满足条件的数据,事务A再次读取发现两次值不一样。
时间 | 事务A | 事务B |
---|---|---|
1 | 开启事务 | 开启事务 |
2 |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id = 1(记录为0条) | / |
3 | / | insert into table (id) value(1) |
4 | / | commit |
5 | insert into table (id) value(1) | / |
6 | commit(报错,主键冲突) | / |
事务隔离级别
由于数据库在并发事务中带来一些问题,数据库提供了事务隔离机制来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数据库的锁也是为了构建这些隔离级别而存在的。
隔离级别 | 脏读(Dirty Read) |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 | 幻读(Phantom Read) |
---|---|---|---|
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ed) | 可能 | 可能 | 可能 |
已提交读(Read commited) | 不可能 | 可能 | 可能 |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 不可能 | 不可能 | 可能 |
可串行化(Serializable) | 不可能 | 不可能 | 不可能 |
- 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在该隔离级别下,所有事务都能看到其他未提交事务的执行结果,会导致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 提交读(Read Committed):一个事务只能看见已经提交事务所做的改变,不能避免不可重复读、幻读。
- 可重复读(Repeated Read):默认的隔离级别,事务A读取到一个数据后,事务B进行了修改并提交,事务A再次读取该数据,还是读取到原来的内容。不能避免幻读问题。
- 可串行化(Serializable):对于同一行记录,写会加写锁,读会加读锁,当出现读写冲突的时候,后面的事务必须等待前一个事务执行完成才能继续执行。
隔离级别越高,数据库的并发性能越差。
查询与修改隔离级别的SQL语句:
-- 查看系统隔离级别:
select @@global.tx_isolation;
-- 查看当前会话隔离级别
select @@tx_isolation;
-- 设置当前会话隔离级别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serializable;
-- 设置全局系统隔离级别
SET GLOBAL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UNCOMMITTED;
事务日志
事务日志有两种:
- REDO LOG:重做日志,提供再写入操作、恢复提交事务修改的页操作,用来保证事务的持久性。是存储引擎层生成的日志,记录物理页的修改操作(包括页号、偏移量等),主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 UNDO LOG:回滚日志,回滚行记录到某个特定版本,用来保证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是存储引擎层生成的日志,记录逻辑操作日志,用于事务回滚和一致性非锁定读。
redo log
InnoDB以页为单位管理存储空间,读取页首先要将磁盘中的页读取到内存中的Buffer Pool再访问,所有的更新都先更新缓冲池数据,缓冲池中的脏页会以一定的频率被刷入磁盘(checkpoint机制),以此来抵消CPU和磁盘的差距。
为什么需要redo log
由于checkpoint机制是定时触发,当出现事务提交后,刚写完缓冲池,数据库宕机,那么会发生数据丢失,不符合持久性的要求。
解决思路:
- 每次提交的数据都进行刷盘操作,存在以下问题:
- 修改量和刷盘工作量不成比例:修改1KB内容,刷盘16KB。
- 随机IO刷新较慢:一个事务内修改的物理页不一定连续。
- 使用redo log进行记录,包括物理页、偏移量、修改值等数据。
- 降低了频繁刷盘的效率。
InnoDB采取的是WAL(Write-Ahead Logging),先写日志,后写磁盘,发生宕机后通过redo log进行恢复,保证持久性,这就是redo log的作用。
特点
- redo日志顺序写入磁盘:磁盘顺序写的性能和写内存差不多。
- 事务执行过程中,redo日志不断记录。
- bin log直到事务提交,才会一次性写入到bin log中。
- 占用空间比较小。
组成
主要分为两部分:
- redo log buffer:保存在内存中
- innodb_log_buffer_size:默认16M
- redo log file:保存在磁盘中
整体流程
以更新事务为例,基本流程如下:
- 先将原始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存中,并进行更新。
- 生成一条redo log entry并写入redo log buffer。
- 当事务commit后,将redo log buffer中的内容刷新到redo log file,采用append方式。
- 定期将内存中修改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中。
redo log buffer的刷盘策略
该流程是保证数据持久化的核心环节,这里的刷盘并不直接刷到磁盘,而实刷入Page Cache(内存)中(write),真正的刷盘工作(fsync)交给OS去做。如果此时系统宕机,那么数据会丢失。因此InnoDB提供了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参数来控制何时将redo log buffer中的日志刷入redo log file。默认值为1。
- 0:redo log buffer每隔一秒将其数据刷入page cache,该模式下事务提交不会触发刷盘操作。
- mysql进程崩溃会导致数据丢失。
- 1:每次事务提交都会将将redo log buffer中数据刷入page cache,并立刻刷入磁盘。效率较低也为安全。
- 2:每次事务提交都会将redo log buffer中数据刷入page cache,由OS同步到磁盘。(每秒一次)
- mysql进程崩溃不会有数据丢失,当时OS宕机会有数据丢失。
redo log buffer的写入过程
Mini-Transaction:MySQL将对底层页面中的一次原子访问的过程称为Mini-Transaction(mtr)。例如:向默认索引对应的B+ Tree中插入一条记录就是一次mtr。每个mtr会包含一组redo log entry,在进行恢复数据时,一组redo日志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写入是顺序写入,先往前面的block中写,当写满后,往后续的block写入,提供了buf_free
的全局变量用来指明写到了哪个block。
一个block共512字节(磁盘扇区为512,避免非原子性写入),block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log block header:12字节,保存一些block元数据。
- log block body:492字节,存储redo log信息。
- log block trailer:8字节,保存校验值。
redo log file
相关配置参数:
-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指定redo log文件存储路径,默认为
./
,表示在数据库的数据目录中(默认为var/lib/mysql
)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指定redo log file的个数,命名方式如:ib_logfile0,默认为2,最大100
- innodb_log_file_size:单个redo log file的大小,默认为48M
采用循环使用的方式进行写入,整个日志组有两个重要的属性:
- write pos:当前记录的位置,一边写一边后移。
- checkpoint:当前要擦除的位置,也是往后推移。
每次刷盘redo log,write pos就往后更新,每次MySQL加载日志文件恢复数据,会清空加载过的日志,并将checkpoint后移更新,两个变量之间的部分用做空闲空间来写入新数据,类似于一个环形队列。
当两者相遇,表示文件组已满。
undo log
undo log保证了事务的原子性,主要用来实现事务回滚操作。
为什么需要undo log
事务需要保证原子性,如果出现意外情况,例如mysql进程崩溃,OS宕机、断电,或者是事务本身ROLLBACK
,都需要对数据进行回滚,因此使用undo log完成该项任务。
undo log会产生redo log,因为undo log也需要持久性的保护。
undo log作用
- 回滚数据:undo并不是物理恢复(数据页操作),undo log是逻辑日志,只是将数据库逻辑上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 MVCC:InnoDB中的MVCC通过undo来完成的,当用户读取一行记录时,若该纪录已被其他事务占用,当前事务可以通过undo读取之前的版本,以此实现非锁定读。
undo存储结构
采用段的方式进行管理(回滚段),每个回滚段记录了1024个undo log segment
,在每个undo log segment
中进行undo页的写入。
回滚段和事务的关系:
- 每个事务只使用一个回滚段,一个回滚段在同一时刻服务于多个事务。
- 事务开始时,会指定一个回滚段,在事务执行过程中,当数据被修改,原始数据会复制到回滚段。
- 回滚段中事务不断填冲盘区,使用完会扩展下一个盘区,所有已分配的盘区都被用完,会覆盖最初的盘区。
- 事务提交时,存储引擎处理两个事情:
- 将undo log放在列表中,以供后续的purge操作。
- 判断undo log所在页是否可重用
- 该页会被放入链表,并判断可用空间是否小于四分之三,小于则可以被重用,不被回收。
回滚数据分类
- 未提交的回滚数据:此时事务暂未提交,用于实现读一致性,所以该数据不能被其他事务的数据覆盖。
- 已提交但未过期的回滚数据:事务已提交,受
undo retention
参数的保持时间的影响。 - 事务已经提交并过期的回滚数据:数据保存时间超过
undo retention
指定的时间,回滚段满了后,优先覆盖此部分数据。
undo log参数
- innodb_undo_directory:设置undo log存储路径,默认值为
./
。 - innodb_undo_logs:设置
rollback segment
的个数,默认为128 - innodb_undo_tablespaces:设置
rollback segment
文件的数量。默认为2。
undo类型
InnoDB中undo log分为以下两种:
- insert undo log:在insert操作下产生的log,只对事务本身可见,对其他事务不可见(隔离性的要求),事务提交后直接删除,不需要purge。
- update undo log:delete和update操作产生的log,需要提供MVCC机制,因此不能直接删除,等待purge线程进行删除。
ACID的实现
原子性的实现
每一个写事务,都会修改Buffer Pool,并产生对应的Redo日志,Redo日志以Write Ahead Log方式写,如果不写日志,数据库宕机恢复后,事务无法回滚,无法保证原子性。
持久性的实现
通过WAL可以保证逻辑上的持久性,物理上的持久性通过存储引擎的数据刷盘实现。
隔离性的实现
通常用Read View表示一个事务的可见性,读提交状态每一条读操作语句都会获得一次Read View,每次更新都会获取最新事务的提交状态,即每条语句执行都会更新其可见性视图。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下,可见性视图只有在自己当前事务提交之后,才会更新,所以与其他事务没有关系。
在MySQL中,实际上每条记录在更新的时候都会同时记录一条回滚操作。记录上的最新值,通过回滚操作,可以得到之前一个状态的值。假设一个值从1被按照顺序改成了2,3,4,在回滚日志中会有类似下面的记录。
当前值是4,但是在查询这条记录的时候,不同时刻启动的事务会有不同的read-view
,在视图A、B、C中,记录的值分别为1、2、4。同一条记录在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版本,就是数据库的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对于read-view A
要得到1,就必须将当前值依次执行图中所有的回滚操作得到。
即使现在有另外一个事务正在将 4 改成 5,这个事务跟 read-view A、B、C
对应的事务是不会冲突的。
一致性的实现
一致性是通过其它三个特性来保证的。而其它三个特性由Redo、Undo来保证的。
锁
锁的分类
- 对数据的操作类型划分
- 读锁/共享锁
- 写锁/排他锁
- 粒度划分
- 表级锁
- 行级锁
- 页级锁
- 对锁的态度划分
- 悲观锁
- 乐观锁
- 加锁方式
- 显式锁
- 隐式锁
InnoDB的锁
InnoDB中,锁分为行锁和表锁,行锁包括两种锁。
- 共享锁(S):共享锁锁定的资源可以被其它用户读取,但不能修改,在进行SELECT的时候,会将对象进行共享锁锁定,数据读取完毕,释放共享锁,保证在读取的过程中不被修改。
- 排他锁(X):锁定的数据只允许进行锁定操作的事务使用,其它事务无法对已锁定的数据进行查询和修改
# 给product_comment加上共享锁
LOCK TABLE product_comment READ;
# 解锁
UNLOCK TABLE;
# 对 user_id=912178 的数据行加上共享锁
SELECT comment_id, product_id, comment_text, user_id FROM product_comment WHERE user_id = 912178 LOCK IN SHARE MODE
# 给 product_comment 数据表添加排它锁
LOCK TABLE product_comment WRITE;
# 解锁
UNLOCK TABLE;
# 对 user_id=912178 的数据行加上排他锁
SELECT comment_id, product_id, comment_text, user_id FROM product_comment WHERE user_id = 912178 FOR UPDATE;
意向锁
InnoDB为了允许行锁和表锁共存,实现多粒度锁机制,意向锁就是其中的一种表锁。
- 意向锁的存在是为了协调行锁和表锁的关系
- 意向锁是一种不与行级锁冲突的表级锁
- 表明某个事物正在某些行持有了锁或该事务准备去持有锁。
InnoDB还有两种内部使用的意向锁,也都是表锁,表锁分为三种:
意向共享锁(IS):事务计划给数据行加行共享锁,事务在给一个数据行加共享锁前必须先取得该表的IS锁。
意向排他锁(IX):事务打算给数据行加行排他锁,事务在给一个数据行加排他锁前必须先取得该表的IX锁。
自增锁(AUTO-INC Locks):特殊表锁,自增长计数器通过该“锁”来获得子增长计数器最大的计数值。自增主键会涉及自增锁,在INSERT结束后立即释放。
如果事务想要获取数据表中某些数据的共享锁,就会在表上添加意向共享锁。
如果事务想要获取数据表中某些数据的排他锁,就会在表上添加意向排他锁。
意向锁主要为了提高效率,避免线程去逐个检查行锁。
在加行锁之前必须先获得表级意向锁,否则等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超时后根据innodb_rollback_on_timeout
决定是否回滚事务。
插入数据的方式分为三类:
- Simple inserts:预先确定插入的行数,
INSERT VALUES()
、REPLACE
- bulk inserts:事先不知道插入的行数,每处理一行,为AUTO_INCREMENT分配一个新值。
INSERT ... SELECT
、LOAD DATA
- mixed-mode inserts:是simple inserts语句,但是指定部分新行的自动递增值
AUTO-INC锁是当插入数据中含有AUTO_INCREMENT
字段时进行lock的表级锁。并发性能较差。
InnoDB通过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来提供不同的锁定机制。
- 0:所有insert语句都会获得同一个AUTO-INC锁
- 1:bulk inserts仍使用AUTO-INC锁,Simple inserts由于确定插入条数,在获取自增锁后会释放
- 2:所有insert语句都不会使用表级AUTO-INC锁,自增值保证所有insert语句获得的值是唯一的,由于多个语句同时生成,生成值可能不是连续的。
锁关系矩阵如下图所示:
元数据锁
MySQL5.5引入了meta data lock,简称MDL锁(表锁),其作用是保证读写的正确性。当对一个表做增删改查操作时,加MDL读锁,当对表结构做变更操作时,加MDL写锁。
行锁
InnoDB行锁是通过对索引数据页上的记录加锁实现的,在存储引擎层实现。
主要有三种锁:
Record锁(LOCK_REC_NOT_GAP):单个行记录的锁(锁数据,不锁Gap)
Gap锁:间隙锁,锁定一个范围,不包括记录本身(不锁数据,锁数据前面的Gap)
- 为了防止插入幻影记录而提出的
Next-key锁:锁数据并且锁Gap,可以解决幻读问题。
- 既想锁住某条记录,又想阻止其他事务在该记录前面的间隙插入新纪录。
插入意向锁(Insert Intention Locks):插入一条记录需要判断是否存在gap锁,有的话需要等待。InnoDB规定事务在等待的时候也需要在内存中生成一个锁结构,表明有事务想在某个间隙中插入新记录,这个锁结构被称为
Insert Intention Locks
。- 插入意向锁并不会阻止别的事务继续获取该记录上任何类型的锁。
全局锁
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整个数据库处于只读状态,,使用场景为:全库逻辑备份。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InnoDB死锁
由于InnoDB是逐行加锁的,极容易产生死锁,产生死锁的四个条件:
- 互斥条件:一个资源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 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 不剥夺条件:进程以获得的资源,在没有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
- 循环等待条件:多个进程之前形成的一种互相循环等待资源的关系。
InnoDB中如何处理死锁
- 等待,直到超时: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参数进行控制,默认为50s,超时回对事务进行回滚。 - 使用死锁检测进行处理:InnoDB使用
wait-for graph
算法来主动进行死锁检测,每次加锁请求无法立即满足时,都会触发此算法。- 这是一种主动的检测机制,要求数据库保存锁的信息链表和事务等待链表两部分信息。
- 基于这两部分信息,绘制
wait-for graph
- 一旦检测到回路,引擎会选择回滚undo量最小的事务,让其他食物继续执行。(此部分通过
innodb_deadlock_detect
参数控制)
避免死锁
- 更新SQL的where条件尽量用索引
- 合理设置索引,加锁索引准确,缩小锁定范围,减少锁竞争。
- 减少范围更新,尤其非主键/非唯一索引的范围更新。
- 控制事务大小,减少锁定数据量和锁定时间长度
- 加锁顺序一致,尽可能一次性锁定所有所需的数据行。
- 并发要求高的系统,不要显式加锁。
锁的结构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多个逻辑上的锁会放在一个锁结构中:
- 同一个事务中进行加锁
- 被加锁的记录在同一个页面
- 加锁的类型是一样的
- 等待状态一样
锁结构包含以下字段:
- 锁所在事务信息:记录哪个事务生成了这个锁结构,指针。
- 索引信息:对于行锁,需要记录加锁的记录属于哪个索引,指针。
- 表锁/行锁信息:用于区分此类型。
- 表锁记录:表信息、其他信息
- 行锁记录:
- Space ID:所在的表空间
- Page Number:记录所在页号
- n_bits:一条记录对应一个bit位,用不同的bit位区分哪一条记录加了锁。
- type_mode:32bit,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lock_mode:低4位。
- LOCK_IS (十进制的 0 ):表示共享意向锁,也就是IS锁 。
- LOCK_IX (十进制的 1 ):表示独占意向锁,也就是IX锁 。
- LOCK_S (十进制的 2 ):表示共享锁,也就是S锁 。
- LOCK_X (十进制的 3 ):表示独占锁,也就是X锁
- LOCK_AUTO_INC (十进制的 4 ):表示 AUTO-INC锁 。
- lock_type:低5-8位,目前只有第5、6位被使用
- LOCK_TABLE (十进制的 16 ),也就是当第5个比特位置为1时,表示表级锁。
- LOCK_REC (十进制的 32 ),也就是当第6个比特位置为1时,表示行级锁。
- rec_lock_type:其余位。
- LOCK_ORDINARY (十进制的 0 ):表示 next-key锁 。
- LOCK_GAP (十进制的 512 ):也就是当第10个比特位置为1时,表示 gap锁 。
- LOCK_REC_NOT_GAP (十进制的 1024 ):也就是当第11个比特位置为1时,表示记录锁 。
- LOCK_INSERT_INTENTION (十进制的 2048 ):也就是当第12个比特位置为1时,表示插入意向锁。
- lock_mode:低4位。
锁监控
可以检查InnoDB_row_lock
变量来分析锁状态。
show status like 'innodb_row_lock%';
Variable_name Value
Innodb_row_lock_current_waits 0
Innodb_row_lock_time 297
Innodb_row_lock_time_avg 42
Innodb_row_lock_time_max 83
Innodb_row_lock_waits 7
各字段含义分别如下:
- Innodb_row_lock_current_waits:当前正在等待锁定的数量;
- Innodb_row_lock_time :从系统启动到现在锁定总时间长度;(等待总时长)
- Innodb_row_lock_time_avg :每次等待所花平均时间;(等待平均时长)
- Innodb_row_lock_time_max:从系统启动到现在等待最常的一次所花的时间;
- Innodb_row_lock_waits :系统启动后到现在总共等待的次数;(等待总次数)
MySQL把事务和锁的信息记录在了 information_schema 库中,涉及到的三张表分别是 INNODB_TRX
、 data_locks
(8.0更新) 和 data_lock_waits
(8.0更新) 。
并发控制
单版本控制-锁
锁用独占的方式保证只有一个版本的情况下事务相互隔离。
多版本控制-MVCC
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即多版本并发控制。
MVCC 是通过保存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快照来实现并发控制的。简单来说它的思想就是保存数据的历史版本。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版本号决定数据是否显示出来。读取数据的时候不需要加锁也可以保证事务的隔离效果。
每次对数据库的修改,都会在Undo日志中记录当前修改记录的事务版本号以及修改前数据状态的存储地址,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回滚到老的数据版本。
MVCC的实现依赖于:Undo Log、Read View、隐藏字段。
MVCC没有正式的标准,在不同DBMS中实现方式也不同。
解决的问题
MVCC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读写之间阻塞的问题,通过MVCC可以让读写互相不阻塞,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 降低了死锁的概率,MVCC采用了乐观锁的方式,读取数据时不需要加锁,对于写操作,只锁定必要的行。
- 解决一致性读的问题。一致性读也被称为快照读,当我们查询数据库在某个时间点的快照时,只能看到这个时间点之前事务提交更新的结果,而不能看到这个时间点之后事务提交的更新结果。
MVCC最大的好处是读不加锁,读写不冲突,在MVCC中,读操作可分为快照读(Snapshot Read)和当前读(Current Read)。
- 快照读:读取的是记录的可见版本,不用加锁
- 当前读:读取的是记录的最新版本,并且当前读返回的记录,都会加锁,保证其它事务不会并发修改这条记录。
# 不加锁的SELECT都是快照读
SELECT * FROM player WHERE ...
# 加锁的SELECT和增删改都是用当前读
SELECT * FROM player LOCK IN SHARE MODE;
SELECT * FROM player FOR UPDATE;
INSERT INTO player values ...
MVCC只在Read Commited
和Repeatable Read
两种级别下工作。核心是Undo Log + Read View。
Read VIew
在 MVCC 机制中,多个事务对同一个行记录进行更新会产生多个历史快照,这些历史快照保存在 Undo Log 里。而Read View保存了不应该让这个事务看到的其他的事务ID列表。
Read View就是事务使用MVCC机制进行快照读操作时产生的读视图,事务启动时,会产生数据库系统当前的一个快照。
主要问题:判断版本链中哪个版本是当前事务可见的。
ReadView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creator_trx_id:创建这个Read View的事务ID。
- trx_ids:生成Read View时系统中活跃的读写事务的事务id列表。
- up_limit_id:活跃的事务中最小的事务ID。
- low_limit_id:生成Read View时系统中应该分配给下一个事务的id
ReadView规则
根据以下步骤判断记录中某个版本是否可见:
- 如果被访问版本的
trx_id = ReadView 中的 creator_trx_id
,表示当前事务在访问它修改过的记录,所以该版本可以被当前事务访问。 - 如果被访问版本的
trx_id < ReadView 中的 creator_trx_id
,表明生成该版本的事务已经提交,所以该版本可以被当前事务访问。 - 如果被访问版本的trx_id属性值 >= ReadView中的 low_limit_id 值,表明生成该版本的事 务在当前事务生成ReadView后才开启,所以该版本不可以被当前事务访问。
- 如果被访问版本的trx_id属性值在ReadView的 up_limit_id 和 low_limit_id 之间,那就需要判断一下trx_id属性值是不是在 trx_ids 列表中。
- 在其中,说明创建ReadView时生成该版本的事务还是活跃的,该版本不可以被访问。
- 不在其中,说明创建ReadView时生成该版本的事务已经被提交,该版本可以被访问。
MVCC流程
查询一条记录时,MVCC工作流程如下:
- 首先获取事务的
trx_id
- 获取对应的ReadView
- 查询读到的数据,与ReadView中的
trx_id
进行比较 - 如果不符合上述规则,从
Undo Log
中获取历史快照。 - 返回最终符合规则的数据。
MySQL怎么解决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等问题呢?
- 读操作使用MVCC,写操作进行加锁
MVCC会生成一个ReadView,通过ReadView
找到符合条件的记录版本,查询语句只能读到在生成ReadView之前已提交事务做的更改。
在不同隔离级别下使用MVCC会有不同结果:
READ COMMITED
:每次执行SELECT操作都会生成一个ReadView,ReadView本身就保证了只能读到已提交事务的数据,避免了脏读的现象,但是会有不可重复读和幻读问题。REPEATABLE READ
:一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只有第一次执行SELECT操作才会生成一个ReadView,之后的读操作复用这个ReadView,避免了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的问题。- 此隔离级别下,快照读直接通过MVCC即可解决。
- 当前读通过
Next-key Lock
来锁定本记录和索引区间防止插入情况,从而避免幻读。